top of page

少有人走的路:心身自覺的旅程

年初二,我和我的五位兄姊,以及他們的兒孫,雖然分隔在三個不同的遙遠地方,卻可透過zoom一齊團拜。在電腦螢幕上,我喜見下一代各個都充滿着自信和慈悲友愛;但也見到我們這一代帶著歲月的痕跡,滿臉皺紋,老態畢現。相比以whatsApp交談,動態影像更立體和震撼,只需輕談淺說,已盡在不言中。

 

我已踏入七十歲了,而我的兄姊們,比我大四至十一年。我們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,各自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模式,但我們都面臨著同樣的挑戰——適應生活的變遷,學習如何做得更好。當每一位在發言,其他人都會靜靜地聆聽和反思。

 

兄姊們都各有專長,他們冷靜而理性,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,已經做到了最好。哥哥們都是典型的大男人,大男人都承擔保護者和決策者的角色,所以即使是小事,他們也不會逃避責任。他們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,因為這賦予他們生命的意義和動力。只是他們還未意識到自己已經老去,需要調整生活的方式和角色。

 

大姊則認為,處理事情應該簡單明瞭,為了避免麻煩,她很少踏出自己慣性的生活圈子。二姊熱愛美食,身體雖然已發嚮嚴重警告,她仍妄顧介口。因為她認為烹飪和分享美食,是對家人表達愛意的方式。她認為這份情感至關重要。

 

我靜靜地聆聽,心中不其然有隱隱的不安,但我尊重他們的選擇。每個人都有自己所選擇的路要走,也有自己的理由。改變,從來不是容易的事。我正在探索怎樣適當地應對生命的轉變,心中有些擔憂,擔心他們有所偏頗。是我應該放下執著,還是他們應該調整,或我們都需要放下些東西?我應該如何應對?

 

生命的每一次轉變,都會打破我們的平衡,擾亂我們的平靜。「蝴蝶效應」提示我們,微小的事情也可能引發災難性的混亂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?關鍵在於我們能否迅速恢復平靜,然後嘗試適當地面對。

 

「蝴蝶效應」源自「混沌理論」,是它其中的一個特殊現象。「混沌理論」是一個物理學理論,專門用來預測大自然的轉變,如天氣、水流等。它指出,當平靜變得混亂時,其實混亂中有序,是有跡可循的。它還指出,大自然的秩序像無窮符號∞(infinity symbol) ,也就是太極圖,同有陰陽轉變的道理。如果我們順應自然,適當地處理,混亂最終會回歸平靜。但如果我們逆其道而行,不當地強行干預,混亂只會加劇。正如洪水,如果我們用堵塞的方法治理,情況只會更糟;而大禹治水,採用疏導水流的方法,順應自然,才是適當的解決之道。探索如何適當地應對生命的轉變,就是要嘗試和學習與大自然合拍,就像調教收音機的波段一樣,調整「到位」,不多也不少,才是最好最適當的。

 

在我們生活中,我們都在努力做到最好。這個道理看似簡單,但實際上很難做到。尤在困惑的時候,我們的思維被打亂,真的無法做到。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盡快回復平靜。「大學」已經明確指出:「知止而後定,定而後能靜,靜而後能安,安而後能慮,慮而後能得。」明白這個道理是不足夠的,我們還需要學習和修練,才能養成這個習慣。所謂悟後起修,要實踐和修練。修練的方法有千萬種。法法皆平等,捉到老鼠便是好猫。

 

我修的法最實際,最簡單,不需要宗教,也不需要外在的形式,直接指向最基本的原素:「鬆靜定、柔鬆韌、專注、覺知」這十個字,做到而成為習慣,才能發揮作用,在混亂中平靜下來。如果能夠頓悟,立即在此心做到「鬆靜定」,此身做到「柔鬆韌」,「專注和覺知」,心身做到位,內外渾然一體,就能像六祖惠能一樣,智慧顯現。但大多數人無法頓悟,因為我們受很多障礙的干擾。這些障礙來自我們過去的經驗,建構及養成內在人格中的某些陰影和習性,所以我們的思想、情緒、處理方式等等都有所偏頗,看不清真相。因此,我們不用比較,因為我們的經歷不同,要做的功課亦是不同。但我們都必須去除自己的障礙。如何除去障礙?就是平靜地,保持無喜無惡的,放下所有的執著,尋覓根源和修改習性。只有如此,我們才能漸漸看得清明及真實,恰好分寸與大自然和諧共鳴。

 

我有幸2000年遇到師父,有緣學習和修煉這個法。雖然我仍有執著,仍在修正中,但我的身心跟以前已大大不同。現在雖然年歲已高,也偶爾會遇到突如其來的考驗和困惑,但我感受到自己越來越快地平靜下來,隨即大事化小、小事化無,可以輕鬆面對各種的生命考驗,實在萬分驚喜和感恩。似乎心態越來越平靜,驚恐也越來越少,也越來越開心愉快。但修練過程確實不容易,枯燥無聊寂寞,但依法而行,堅持知錯改正放下,真的是值得的。現在我已嚐從苦到甘,繼續向自在安祥、心生喜悅,生命暢順的方向前進。希望更多的同路人,一起互勉互勵,邁向自在幸福的道路上!

 

詠春 02/2024


ree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